Search

【九成以上的運動傷害,是這三種原因造成的】
.
「為什麼扭傷一次後,之後就常常扭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九成以上的運動傷害,是這三種原因造成的】
.
「為什麼扭傷一次後,之後就常常扭傷」
「只訓練受傷的部位夠嗎?」
.
1. 受傷的部位,本身能力不足
受傷時常發生在身體最脆弱的一環,大多的運動項目是全身性的,意思是多個肌肉、部位會一起使用,來完成一個動作,不管是跑步的推蹬、羽球的扣殺、舉重的抓舉等。因此,就像一條鐵鍊,每個身體部位是一個環,彼此相扣才能支撐重量,但如果有一個部位特別弱,這個地方就會受傷。這種狀況常見於『受傷後沒有復健、重新訓練患處』的人,當肌肉拉傷、韌帶扭傷後,傷口開始癒合,但強度還不足以回去運動或訓練。解決方式多為『將患處訓練回原先的強度』、『將最弱的環節,訓練到能跟其他部位同水準』,算是最直觀、直接的復健訓練方式。
.
2. 受傷以外的部位在「裝死」
如上面所說,身體要能產生一個動作需要多個關節、肌肉的合作,當很多人在偷懶,最認真的那個一定會過勞,也就是所說的「過度使用」,從剛開始疲勞、痠痛、緊繃,後來演變成疼痛、受傷、斷裂等。常見的例子像是業餘的網球、羽球愛好者,為求速成、能趕快比賽,想著手越出力越能把球打得更強勁,實際上,不管是投擲類、持拍類的運動,主要發力的應該是軀幹、下肢,而手跟肩膀負則較是穩定的功能。解決方式應為『學習該運動項目的動作技術、適當的發力方式』,不過有時候,當事人自己也不知道「身體在裝死」或「無法體會如何使用其他部位」,這時就需要透過動作控制訓練,找出身體的動作習慣、神經反射、肌肉控制,才能喚醒部會使用的部位
.
3. 真的衰
由於物理治療師的養成教育很著重在「找出受傷的原因」,例如跑步時膝蓋會反覆性地疼痛,可能是髖關節穩定性不足。但有許多單一事件、單一受傷的經驗可能真的沒有原因,就是今天運氣比較差,剛好踩空摔倒、走階梯沒注意扭傷腳、搶籃板落地踩到別人的腳而十字韌帶斷裂等。發生這類情況時,先處理好受傷處,並預防防演變成上述的兩種狀況即可。這段話是想分享給同業、學弟妹們,為了病患/學生想找到根本原因是非常好的,但也注意不用過度鑽牛角尖,必定要找出「標準答案」,醫學、訓練沒有絕對最好的方式、治療,只有「比較可能是」、「可能不是」這樣的答案,也有可能有多個答案
.
.
其他文章:https://jackchen.sport.blog/
其他圖片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enhc82/
.
.
.
#sportsinjury #injury #running #tightness #pain #compensation #strain #sprain #rehabilitation #training #strengthening #exercise #physiotherapy #physiotherapist #CSCS #covid19 #運動傷害 #受傷 #跑步 #緊繃 #疼痛 #代償 #防疫 #新冠病毒 #疫情 #代償 #疼痛 #緊繃 #復健 #肌力訓練 #訓練 #運動 #物理治療 #物理治療師 #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#陳曉謙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碩士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 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(NSCA-CSCS)
View all posts